老人与少年
五月的一个黄昏,一群八九岁的孩子沿着城墙打打闹闹地走过来。
这是一段很古老的城墙,青灰的巨砖因为历年的风吹雨打而斑斑驳驳。在城墙的外边是一丛一丛的紫穗槐,再远些就是一片一片的菜地,更远些,便是那条大河。大河的对岸,远一点儿的是山,近一点儿的是林。
这时,孩子们来到城墙的一个拐角处。一个孩子提议到下边的地里去玩耍,立刻得到同伴们的赞同。于是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攀着拐角处突出或凹陷的部分爬下去,只剩下一个孩子呆立在那里。
“快下来!”下边的孩子们朝他喊道。
“不-”上边的孩子摇摇头,迟疑着不肯下去。下边的人骂了几声“胆小鬼”“书呆子”后便不再理他。大伙喧闹着跑过来跑过去,分成几帮打仗。正是“三国演义”上演的时候,孩子们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,在这城墙下按自己的规则杀杀打打起来。
在下边的孩子们玩耍的时候,城墙上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坐了下来。他平时放学后总是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去作作业,但今天却被自己的同班同学“劫持”到了这里。不知是谁的主意,放学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,扯书包的扯书包,拉胳膊的拉胳膊,硬把他带到了这里,还说是让他领略领略自然的风光。此刻大家似乎把他给忘了,正是他逃跑回家的好时机,但不知为什么,他却没有走,而是违背自己意愿地坐在城墙上眺望起河的对岸来。
河对岸的山并不高远,但孩子却看不分明。山上有些什么?山里边又有些什么?上的那边呢?“要是能爬到那山上看看该有多好啊!”孩子不禁想到。
老人便是在这个时候走过来的,他走得极轻,因此一点儿也没有惊动那孩子。
孩子确实是出神入化了,他静静地坐着,不仅不知道老人已走到自己身边,甚至对城墙下同学们的喧闹也充耳不闻。夕阳给大地上的一切披上圣洁的外衣,也把孩子的脸照得通红。老人看到他在微笑,而且笑得很舒心。
他笑什么呢?他为何不到下边和同伴们一起玩耍?是胆小不敢下去吗?老人带着疑惑,俯下身去招呼道:“孩子-”
那孩子显然对这声音翠不及防。他暮地回转身来,却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站在自己身边,便急忙有礼貌地站起来,轻轻地说:“老爷爷好。”
老人连声说:“好,好。”然后又问:“你在干什么呢?”
孩子没有回答他,却用手指着河对岸的山反问道:“老爷爷,那山上是什么?”
老人眯起眼睛往对岸望去。其实,他闭着眼睛也能回答得出:“那山上,青的是树木,白的是石头。但石头被夕阳照得刺人的眼睛。山顶上便是云彩了。”
孩子想了想又问:“山里边是什么?山那边又有些什么?”
老人说:“山里边还是山,山那边是平原,那里的水流进另一条大河里。”
孩子不再说话。过了一会儿才又叹口气说:“真可惜,我什么都看不清。”
“你眼睛不好吗?”老人猛吃了一惊。
孩子吃吃地笑起来,说道:“我的眼近视。我妈说全怪我爸从小就让我看大部头的书。可我爸要给我配眼睛时她却又拼命反对,说是小孩子戴眼睛想什么样,神经兮兮的。”
就在他们这样谈话的时候,夕阳悄悄地落了下去,暮蔼慢慢地升了起来。过了一会儿,在下边玩耍的孩子们也爬了上来。老人便催他们赶快回家去。孩子们问:“你不回家吗,老爷爷?”
老人说:“不,我再等一会儿。”
孩子们走了。老人望着他们的背影,心里想到,这个眼睛有些近视的孩子,真有些怪。但他随即便忘了那孩子,一心去想自己的事。